(www.xcstj.net),是蘇州外國語學校(www.sfls.com.cn)在昆山設立的首個分校,蘇州外國語昆山校區招生報名、招聘sflsks@163.com"/>
教學論劍 | 課堂教學藝術如何追求?聽聽專家怎么說!發表時間:2020-04-17 09:18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個國家經濟發展都受到重大影響,全球大部分航線停運、工廠停工、幾乎所有學校停課。經濟的下滑,影響著無數的家庭,小康水平、中產家庭的消費倒退,未來的不確定性、家庭經濟水平的降低......國際及國內形勢瞬息萬變,民辦國際化學校如何行穩致遠?在蘇外昆山校區新學期全體教職工大會上,江國法總校長作了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工作報告,提出學校新學期工作計劃,明確學校立校之本,堅持雙軌制教學,雙通道升學的道路自信,明確走學校內涵、特色發展之路。 為此學校近日特邀知名教育專家徐健湖校長為教職工進行一場《民辦學校以質量、特色、內涵求發展》的講座。 光華教育集團督學,1981年8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先后被評為無錫市先進工作者、無錫市優秀校長、無錫市名校長、江陰市新長征突擊手,江陰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江蘇省省級課題特等獎獲得者,國家級課題主持人。主持研究的最新《小學審美教育模式》實驗課題,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成為朱小曼教授《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的成功范例。 課堂教學質量分為顯性質量與隱性質量。在實踐當中,老師們往往注重的是看得見的,而沒有去重視看不見的。但實際上顯性質量只是教師的一個基本追求,而不是最終追求,我們最終追求的是顯性與隱性的和諧統一,即當隱性質量很高的時候,無形之中會推高顯性質量。隱性質量的價值體現在它可以為學生沉淀很深厚的質量內核:思維的方式、學習的態度、知識面的拓展等等。 這也是隱性質量的一個基礎保障,提高學生的專注度。 蘇外昆山校區是一所民辦高端的國際學校,這就是我們的理想追求。但同時不能忘記,我們也是扎根于本土的一所國際學校,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育要有國際化的范。國際化學校的課堂教學到底是怎樣?課堂教學的差異性在哪里?國際化學校當中的國際教育的一些方法有沒有短處?教育的土壤不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在課堂教育追求質量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做到現實和理想追求的高度統一。 保留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優點 比如課堂教學組織結構,保持建構課堂教育的嚴密邏輯關系,這是我們教育的一大成就。 課堂教學要講練結合 即通過學習基本原理來進行即視化的實踐,心理學上面講就是機制強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行為、課堂教育當中要時時地去增加學生練習的內容、練習的時間。 把課堂教學變得生活靈活 課堂內容的選擇要讓學生感到有價值、有興趣,教學手段的采用要有策略、具體化,教師的交流語言要風格化、去刻板化。 徐校以一個科學課程為例進行闡述。原來我們的傳統課程方案里面,科學是理應從三年級開始學習,但是我們目前是一年級便開啟了學習,這也是我們國家課程和國際接軌的一種體現。現在我們很多人崇尚STEM課程,STEM課程是什么?實際上就是科學探究課程。而我們中國人很早之前就提出來一個科學學習的方法,就是“走中學”,但很少人去真正的將此觀念好好發揚。如今以一個外文名稱將命名,竟輕而易舉的變成了經典之稱。這個例子也就說明我們對學法的研究太少,對教法的研究很深刻,導致了我們目前的教學現狀。 即我上面提到過的需要進行重新加工整編的、體現學生探究歷程的內容。把呈現的材料從原來的學習內容、教學內容變成學生自我探究學習的內容,從而把內容和過程緊密聯系起來。 實際上課堂教育的藝術,我們從外現層面上來說就是情感藝術。情感藝術里面特別要強調的一條,是你和學生的互動過程當中的距離是近還是遠,在課堂上面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你的距離是近還是遠。另外,課堂教學的構思要巧妙。課堂教學藝術體現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有濃厚的追求未知的這一種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在這三點表現得比較充分,那么你的課堂肯定是成功的。 雙基是我們傳統課堂當中必須要保住的一個根本。雙基的扎實有兩種處理辦法,第一,教師課堂當中要講得精致、清楚,學生才能理解到位,這是雙基的一個基礎。第二,題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我們要加強的是練習內容中的優化精神、思維方式。 我們在課堂教學當中,始終要有一個意識:怎樣來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智慧就是我們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要不斷地去創造新的東西,那么智慧怎樣在課堂教學當中來體現出來?那就需要觀察學生善不善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不要把我們老師現有的思維來禁錮我們的學生,要多引導學生用歸納思維,在探究中去發現。 靈動的課堂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實踐當中,特別是年輕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學會控制。低年級學生的控制是基于學生的情緒,更多的是用鼓勵獎勵的辦法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而到了高年級,就要控制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更注重于內容和知識難度、深度的有效匹配。
我們目前的課堂教學,都是預設的內容多,生成的內容相對來說要少一點。但是一堂真正優秀、生動的課,它生成的內容,才是精彩和經典的。要達到預設和生成的統一,實際上是根據我們的教學結構方法來決定。如果說你的課是探究型的、學中做的課,那么生成的內容就要多一點。但是我們在教學當中往往碰到這樣的一類老師,學生出現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不在你的預設當中,需要你去判斷這個問題是不是要在課堂當中深入探討,還是放到課后去探討,這就是我們教學當中要去延伸的問題。 本次演講,徐校把課堂教學的質量、特色和內涵,通過這七個方面給大家做了一個完善的交流。同時也說明,如果要真正把課堂教育做好,必須要將這七個方面以及系列相關細小的規范付諸于實踐。徐校對蘇外昆山校區的教師們給予了巨大的期望與鼓勵,支持與信任,愿我們優質的教師團隊能取其精華,精益求精,為了孩子,為了教育的未來,將學校的課堂教學研究得更加深刻深入。
文章分類:
校園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