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云靄靄,時雨濛濛。下高速之后繼續行駛了20多分鐘,蘇州外國語學校昆山校區一行百余人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或者說是“回家”了。蘇州外國語學校,這個對絕大部分新教師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現在真真切切地呈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短短一天的培訓學習似乎還不能窺見全貌,但昆山校區的150多名教職工,一定是不虛此行的。

在本部老師的接待下,我們首先進行了校園參觀。禮儀廣場、藝展中心、圖書館、STEAM夢工場……25年的積累與沉淀、25年的發展與求索,成就了如今的蘇外,也使我們開始沉思:擁有更廣闊的校園、更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蘇外昆山校區能否在幾年內追趕、甚至是超越本部?這個時間是五年十年、還是一年兩年?



“每個人都是蘇外的一張名片。”曾經是高級禮儀培訓師、禮賓師,目前就職于蘇外黨政辦的方方主任為蘇外昆山校區的教師們進行了教師禮儀培訓,從西服穿著禮儀到站姿、坐姿、行姿的標準,再到眼神、手勢等方面,事無巨細,一一講解。


董彬總校長題為《融合與創新:讓教育在全球化變革中聯線未來》的發言,從歷史的視角審視自我發展的軌跡、以國家的高度激發社會責任的自覺、具全球化視野培養國際化人才,向我們詮釋了“著眼于未來的教育才有教育的未來”。


“站得高,看得遠,我們肩負著中國教育的使命。在蘇外大教育平臺的全力支持下,我們希望蘇外昆山校區能為蘇外這個大品牌增光添彩。”蘇外昆山校區江國法校長對今天的培訓做了如此總結。我們的教職工團隊也深有感觸。


教師感悟
初中部教導處副主任 中學一級教師 王其國
雖然我們昆山校區很年輕,但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復合型人才足以說明學校辦學的高度。雙軌制教學、雙通道升學的課程設立必將在長三角地區形成我們鮮明的辦學特色。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滿,打造“百年昆外”,我們已經揚帆起航。
中科大博士 初中部劍橋雙語教師 田姣
一個有魅力的人,肯定是一個妝容得體、有修養、有境界的人。一所有魅力的校園,肯定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校園的每座樓,每間教室,每個角落,無不體現這樣的文化。STEAM夢工廠,創藝工坊,機器人總動員等項目提升學生的學科知識儲備、動手實踐能力和認知能力,培養想象創新思維力、溝通合作能力;藝展(中國畫教育基地),展現學生的創意與藝術素養,融貫中西,讓中國文化藝術潛移默化的深入內心;校園里形狀各異的報刊欄,展示的是學生的風采,突顯優秀與個性,潤物細無聲…視野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格局。我們的目標是辦中國學校,育中國公民,傳承中國文化,學生們掌握不同的語言,精通不同領域,才能擁有寬視野,高境界,大格局。我們是傳承與發展,期待明天更美好!
小學部語文高級教師 武芳
超越是要去引領,小學老師尤其重要。我們保護孩子求知欲,保護孩子創新能力,發現他們每個不一樣的思維……他們小小的奇妙的世界是豐富的,是多姿的。老師是發掘者,是呵護者,是引領者。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方面,宜將兒童所固有文藝家的宇宙視善為保留,一方固須使其獲得實際生活所需的知識,一方更須以藝術的陶治培養其直覺、感情和想像。”做教育,要做人的教育,要做個性化的教育,這對于我們老師的知識、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考驗。未來已來,我們一定會引領未來。
聽了董校長的講座,我跳出了之前的固有思維,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教育。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想我仍然要教學生讀書、寫字、表達,教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還要打破學科壁壘,拓寬渠道,將外國的優秀文化植入我的課堂,融合對比,互學互鑒,讓孩子在課堂上合作探究,在中外文化的對比中挑戰跨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從而更好地讓學生傳播中國的優秀文化,讓孩子站在世界舞臺發表聲音。
美國佛羅里達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碩士通過此次講座,我對教育和國際化人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教育不等于學科知識,不等于考試,更不等于分數。教師所應該儲備的不僅有學科知識,教學策略和技巧,還有育人方法,注重學生品質的培養。國際化的人才不僅限于學術能力優秀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是否在自己的領域對社會作出貢獻,是否對本民族的發展有積極影響。之前有外國人問我:“What’s your identity?”, 現在我能很自信地回答:“I’m a female, I’m Asian, I’m from China, and I’m a global citizen.”
移步所有的教育文化地,都會一次次被震撼,蘇外的教育是有光芒的,是可以直射出陽光的,也可以反射出愛的,更能夠折射出夢想的。禮儀老師的培訓,讓我們從教師角色出發,按照蘇外教師著裝儀表規范,更好地去面對學生及家長。董彬校長的致辭留給我們一系列教育思考。作為昆山校區的一名幼兒園教師,在傳承蘇外精髓的同時,也要探索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幼兒園環境方面,我們也可以將藝術和科技進行到底。同時在課程建設方面,也能以體驗式形式把小語種帶入幼兒的語言世界。“中國靈魂,世界眼光”教育要著眼于未來,這也是我們對未來的希冀。

踏上返程的大巴車,
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
每位蘇外昆山校區教職工的心靈也仿佛下了一場雨,
雨過天晴之后,
屬于蘇外昆山校區的未來一定更加光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