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師赴上海參加劍橋國際小學,劍橋國際初中課程工作坊,"/>
我校教師赴上海參加劍橋國際小學,劍橋國際初中課程工作坊發表時間:2018-05-11 11:17來源:昆山外國語學校昆山校區 5月9日,由劍橋國際考評(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主辦的劍橋小學,劍橋國際初中課程工作坊在上海浦東新區民辦協和雙語學校舉行,國際部校長豐久光、小學部校長樊玉、幼兒園園長徐蓬等昆山校區領導教師參加培訓活動。 工作坊由劍橋國際考評(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華東區經理黃婉虹女士主持,主要聚焦劍橋課程設計的過程,劍橋小初課程的最新動態,項目經驗分享以及學校交流等。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名國際學校領導、教師,學術氛圍濃厚。 劍橋國際考評(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華東區經理黃婉虹女士致開幕詞 盧慧文校長代表主辦方上海浦東民辦協和雙語學校致辭,她首先代表學校對各位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協和雙語學校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目前在全國已有九所學校, 25000多名學生, 3000多名教職員工,教學成果優異,廣受社會好評。盧校長提出,中國傳統教育和國際教育也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教學內容(content)、學生培養的能力(skills) 等,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中西融合,成為一名真正的國際化的教師。 民辦協和雙語學校總校長盧慧文校長致辭 隨后,劍橋國際考評(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Dr. Judith Roberts展開關于劍橋課程的講座。Judith Roberts博士表示,在課程設計中必須保持一致性(coherence),將課程(curriculum), 教學方法((pedagogy) 和教學評價(assessment) 全面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Dr. Judith Roberts以劍橋全球視野課程(Cambridge Global Perspective) 為例,全球視野課程圍繞一些特定主題,為學生提供研究、思考,做報告、與外界交流研討的機會,并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和合作。劍橋全球視野課程(Cambridge Global Perspective)主題豐富多樣, 主題包括:信仰體系、氣候變化、教育等等,學生需要進行討論、辯論并提出解決方案。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六大技能: Research (探究), analysis (分析) , evaluation (評價) , reflection (反思), collaboration (合作), communication(溝通),同時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學生的學習促進者。” ( Teachers are no longer sages on the stage, but guides on the side). 教師的主要角色應該是guide ( 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facilitator (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 observer (學生學習的觀察者) 和mediator (學生團隊學習的調解者)。 劍橋國際考評同步為教師提供了教學大綱, 教學進度表,教案等資源,課程體系十分完備,課程及教學資源豐富。 . 劍橋國際考評(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udith Roberts博士課程設計專題講座 小組討論(一) 小組討論(二) 蘇外昆山校區國際部校長豐久光發言: 蘇外昆山校區國際部校長豐久光就Dr. Judith Roberts提到的如何有效設計課程就蘇外昆山校區的實踐進行了論述。在課程(curriculum)方面,蘇外昆山校區開設國內,國際兩條線雙軌課程,以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國際化人才為辦學目標。國際課程方面從小學到高中全面采用劍橋國際課程, 學生學習Cambridge Global English, Cambridge Primary English, CambridgePrimary Science等劍橋系列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外語水平。在教學方法方面,課程的設計強調學生在實踐和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活動中學習(Task-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而不是枯燥的硬背(RoteLearning)。在英語學習中,課程強調學生在英語浸入式(EnglishImmer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和語境(context)中學習。學生不僅在英語課上學習英語,也在Cambridge Science和Cambridge Global Perspective等課程中靈活運用英語。在教學評價(assessment)方面,蘇外昆山校區課程采用終結性評價(SummativeAssessment)和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總的來說,在整個課程設計過程中,在課程設計中充分考慮了一致性(coherence),將課程(curriculum), 教學方法((pedagogy) 和教學評價(assessment)有效的結合。
南京漢開書院Chris Barker分享了他的教育心得,他表示劍橋初中及小學課程(Cambridge Primary and Secondary)總體來說學術要求嚴格(academicallydemanding), 注重啟發學生(motivating),并且螺旋式上升(spiral program),在中外教實行聯合執教(co-teaching)過程中,中教不僅是在課堂上簡單的翻譯,而應是兩位教師真正的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深度交流,共同設計研發課程。
之后,我們還參觀了協和雙語學校校區,走進協和課堂,校區藝術氣息濃郁,孩子們課外活動豐富,課堂活潑有趣,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發。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我們對劍橋國際課程的了解,也堅定了我們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國際化人才。在前行的路上,我們會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辦一所家長和學生滿意的全球劍橋國際化學校!
供稿: 陳安妮
文章分類:
校園新聞
|